在美国的夏令营进行到一周时,Mini和她的三个小伙伴一起收到了退学通知。四个孩子,加上剩余的学费,一并退还给家长。
Mini的妈妈小雨赶到营地,迎接她的是泣不成声的孩子,和一脸客气的老师。眼看美国老师神态温和,小雨松了口气:说不定还有回转余地?
究竟孩子们做了什么?
Sunnyvale Camp由市政府发起,借Stratford School的校舍举办。这座夏令营由旧金山湾区的森尼威尔(Sunnyvale)市政府发起,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适龄孩子。小琪、Mini、小阳、小亿——四个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孩子,对同营那个金发小女孩羡慕不已。“她的头发好漂亮哦!”几个玩伴私下里常常议论。
这天下午,在playground上活动的时候,他们互相怂恿着,走到小女孩身后,抬手去摸那一头金发。女孩的父母刚好站在不远处,几个亚洲孩子的小动作,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。
家长当即向营地提出投诉,营地立刻作出决定:将四个孩子开除出营。事情很恶劣吗?像孩子们一样,小雨发现自己很难揣测美国人的想法。对生活在中国的她而言,“身体接触”不是什么大事。挤地铁、逛商场、春天看樱花、过年烧头香……到哪儿不是摩肩接踵呢?她女儿Mini是个特别黏人的孩子,在国内,她的亲亲抱抱俘获了不少亲友的心。然而在美国,人们对伸过去的手却往往投以警惕的目光,哪怕这只手来自一个八岁孩子。
这不是孩子们第一次出事。前一天下午,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,她坐在教室正中,让孩子们轮流走上前去,碰一碰她的帽子。Mini摸到了老师的鼻子。紧跟着,小亿动作太大,抓到了老师的衬衣。老师把他俩带下场,反复强调“Don't touch! (别碰!)”的规则。放学时,她又特意找小雨谈,叮嘱她帮孩子们纠正随意身体接触的行为。
当天晚上,小雨在饭桌上和孩子们谈起这件事。“我告诉他们,这里的人不喜欢身体接触。但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外国人对此究竟有多介意,所以强调得不够。”在接受采访时,她回忆说,“中国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管得很细,美国人管得少。当你触到原则性底线的时候,他会说‘No’。这代表他的容忍阈值已经过了50%。一旦说出第二个‘No’,一切就结束了。”
第一个“No”没有引起她和孩子们的足够重视。第二天,第二个“No”来了。操着不熟练的英语,小雨试图向老师解释,孩子们初来乍到,不了解当地的社交准则。“哪怕交通规则,各个国家还不一样呢。”她保证,回家一定好好教育他们,希望学校再给孩子一个机会。老师的态度很温和,但格外坚定。“留下他们对别的孩子不公平。”她说,“I'm sorry.(对不起。)”
谈话的时间不算长。老师说了很多很多个“I'm sorry.”
末了,小雨带着四个孩子,以及退还的学费,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她租住的公寓。
这几个八九岁的孩子,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为错误承担后果。在国内上学时,如果不听话,老师会让他们立壁脚、吃批评,最坏结果是告诉爸妈。四个孩子原本心里都认定了,再不好的事情,大不了告诉爸妈嘛。“爸妈最多骂我几句。”他们没想到,学校真的会不要他们。
小雨则开始反省自己日常教育孩子的方式。“我态度严厉,但最后会让步。美国的老师呢,态度非常和蔼,但在原则问题上是不让步的。”她总结说,“我觉得这样非常好。”
“英语不好的人之间同样可以交流。"
小雨一行租住的公寓。社区设有公共泳池和草坪。
小雨一行人——四个妈妈和六个孩子——租住在圣何塞(San Jose)市内的一个高档社区。住所距离营地所在的森尼威尔有十分钟车程。这两座毗邻的城市是硅谷的组成部分,Apple、Intel、Yahoo、Google等一流科技公司都坐落于附近。在四个家庭当中,有一位爸爸曾在Google总部工作。经老同事推荐,他代孩子们向森尼威尔市政府的公办夏令营递交了申请。
正所谓误打误撞,在美国,湾区是西部最重要的夏令营据点之一。著名的伽利略创新营(Galileo Innovation Camp)、Camp EDMO、“最佳乐高夏令营”TechKnowHow Camp等营地都在这一区域。不过,小雨一行事先没做多少功课,时间又仓促,可以说是随机报名,随机前往。
同行的家庭情况相似:全职妈妈,两个孩子,经济宽裕。四家人此前就是朋友,经常结伴带孩子出国旅行。2015年暑假开始前,四个妈妈又凑在一起商量夏季出游计划。大家一致觉得旅游虽然开心,但有两个缺点:第一时间短,第二“平时在家伺候娃,出去玩还要伺候娃”,太辛苦。她们萌生了把孩子送去夏令营,自己抽空逛街购物的想法。
大人孩子总共十人,暑假一到就跳上飞机抵达了圣何塞。四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入营,两个学龄前儿童送入当地幼儿园插班。没想到,在营地里才待一星期,孩子们就被赶了出来。
“他们当场哭得可怜,谁知到家没一会儿,就全忘了。”小雨说,“反而是我还缓不过来。”在四个妈妈当中,小雨的英语水平算是最高的,但也只够应付日常简单对话。四个人分了分工,有人负责采购,有人负责家务,至于一切外联事宜,就落在她头上。离开森尼威尔营(Camp Sunnyvale)的第二天,她开始着手寻找下一个营地。
当地教会学校Sunnyvale Christian School接纳了这四个孩子。尽管同样是随机的选择,但在了解学校的夏季课程之后,妈妈们一致认为这里比上一家更好。森尼威尔营由市政府组织,daycare(日间看护)意味浓重,课程安排随意,以游戏为主。
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则更充实,排课也比较固定:上午是自然课,比如讲公鸡,老师会展示一只真的公鸡,讲得也很有趣;下午上电脑课和体育课;星期五是游泳日;每周还会安排一个短途的trip,带孩子们去博物馆或海洋馆。学校安排了能听懂中文的工作人员,可见这里的华人孩子不少。
教会学校的自然课程。老师扮演魔术师,一边讲,一边“变”出动物来可惜,教会学校的夏季课程在孩子们入营一周之后就告结束。小雨不得不再次出马寻找下一个去处。
第三个营地,也是孩子们那年暑假进入的最后一个营地,属于当地一所私立学校,Challenger School。学费比前两个营地翻了好几倍。森尼威尔营一周的营费合人民币1600元。Challenger一天的费用合人民币就高达800元。
贵有贵的道理,学校的课程设置令四个妈妈满意:上午,有全科老师给孩子们上数学、英语、科学、艺术等课程;下午照旧是户外运动时间;老师还会留趣味性的回家作业——“作业量很少,但也符合我们家长的要求了,至少让孩子回家有事做。”小雨说。
短短一个月,孩子们辗转体验了三种夏令营。小雨总结:“私立学校在教的过程中玩,公立学校在玩的过程中教”。“说实话,语言能力没有获得显著提高。”她说——一方面因为待的时间短,一方面学校考量孩子们的语言水平后,把他们分到了低一级的班。当然,类似找厕所、买东西之类不得不说的话是学会了。
事后看来,英语水平的提高与否反而没那么重要。孩子们最大的收获,是学会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与人交流。“孩子们体会到,即便说错了也没关系。不论她以后到了哪里,都不会羞于开口。”
第二年暑假,四个家庭结伴去欧洲玩了一个月。在旅途中,大家发现孩子们的待人接物,无论是买东西,找厕所,还是在餐厅跟服务生交流,都相当自如。法国人英语不好,但没关系,英语不好的人和英语不好的人同样可以交流。小雨看重这份沟通能力。
要说参加夏令营的收获,能学到点东西那是最好的,但最重要的一定是,通过参加夏令营获得的适应与交际能力。要说中美这文化的巨大差异,都体验过劝退了这还不够深刻?要说这性格的塑造,连陌生的语言环境都已经克服,拘束内向不敢开口说英语,那更是不存在了!
像文章中的妈妈一样真要做到自行带孩子游学,对家长的要求可不低:要有闲有钱,要语言过硬,要下得了厨,还要开得了车——缺哪条都不行。更别说真到了美国,还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。为了充实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悠长假期,相信不少家长们那是竭尽了所能!但相信这有闲,已经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,哪来的时间和精力亲自带着孩子去美国呆个把月呢。所以也有不少家长把目光投向了机构组织的夏令营,虽说依赖机构不像DIY能带来亲力亲为的成就感,但是无论是路线的设计,吃喝玩乐学的安排,还是安全问题都能一键安装啦。
转眼这暑假已经快要到来,各位家长为自家娃找到打开两个月假期的正确方式了吗?